水、陽光、空氣,是生物生存的三大因素缺一不可!
大陽光是我們的好朋友但同但他釋放出的波長,也可能造成我們曬傷、曬黑、長斑的元兇,更是使皮膚老化和致癌的隱形殺手。
那就是不可見光→紫外線
此時我們就需要防曬!放曬顧名思義保護皮膚遭到太陽的曝曬!所以做好防曬絕對是保養皮膚的首要考量。
目錄
正確防曬觀念,防止紫外線的傷害

紫外線 英文:Ultraviolet 縮寫為UV。
可分 UVA (315〜400 nm)、 UVB(280〜315nm)、 UVC (<280 nm),但因為臭氧會吸收掉 UVC和一部份的 UVB,所以主要需要擔心的是紫外線的A波和B波 。

UVA的波長長,能量低,穿透力強
比較起來UVA的波長雖然比較長(表示能量較短)
但穿透力也比 UVB 還要來得強。所以主要是讓皮膚曬黑和老化的原因。
UVB的波長短,能量強,穿透力弱
比較起來UVB的波長比較短,只能刺激到表皮層。所以通常都是造成曬紅、曬傷。但是如果長期的話,就可能導致皮膚癌。
聽到這裡,是不是更了解防曬的重要性了呢?!關於防曬上的PA、SPF意思簡單來說就是
針對UVA的防曬指標是PA,針對UVB的防曬指標是SPF。
防曬指標PA、PPD、SPF為防曬強度
對皮膚會造成傷害的紫外線主要分為UVB、UVA兩種。所以就需要擦上防曬來抗這兩種UV數的防曬產品。
針對UVA的防曬指標是PA

我們常常會看到PA+、PA++、PA+++、PA++++這個標示。
PA是日本的寫法,一到四個「+」號不等,「+」號越多表示延緩曬黑的時數就越長
protection grade of UVA=PA
擦完防曬乳後VS不擦,在多久時間的陽光照射下會有黑色素沉澱等現象。
PA是日本的計算方式,歐美版的話是PPD–持續曬黑係數(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)
有PPD2-4、PPD4-8、PPD8-18、PPD16以上這些來表示。後面的數字維變黑現象所需的時間。
針對UVB的防曬指標是SPF

SPF大家比較知道,但SPF僅針對UV-B的曬傷防護數值作為標示唷,並不代表有防護UVA的效果。
SPF15、SPF30、SPF40後面的數字代表「延後」曬紅的時間!
假設擦了SPF30的防曬,在理想狀態下代表會比沒擦防曬的皮膚「延後」300分鐘才曬紅。
物理性防曬OR化學性防曬
簡單區分的話以防曬原理、防曬範圍、安全性、使用感受來等區分。以下為參考美的好朋友所整理出來的表格。
物理性與化學性防曬的比較
物理性防曬 | 化學性防曬 | |
---|---|---|
防曬原理 | 反射、散射、折射 | 吸收後轉為熱能 |
防曬範圍 | 對UVA防護力較弱(易曬黑) | 對UVA防護力較好 |
安全性 | 刺激性較低 | 有過敏風險 |
使用感受 | 油膩、顯白、較厚重 | 較為清爽 |
常見成分的範例 | 二氧化鈦、氧化鋅 | 水楊酸鹽、苯甲酮、辛環烯烷… |
其實現在這產品多半是混合了物理性和化學性兩種。所以也不會太細分是物理性防曬或是化學性的防曬。
真正要選的是對應自己的需求去挑選適合的防曬產品。
防曬挑選方法
防曬怎麼選才對呢?可以考量到自己的膚質、生活環境以及型態、年齡等因素來決定最適合你的防曬。
防曬選擇 膚質別

挑選產品中,第一個會想到的是膚質。如果是一般肌膚的人,你可以嘗試大部分市售的防曬產品。
但是如果你是油痘肌膚或是敏感過敏性肌膚的話,最好在防曬挑選上需要考量…
油性肌、粉刺、痘痘肌
油性肌膚的人,尤其很會長粉刺和冒大痘痘的人,通常會建議使用較輕透的防曬乳,成份裡有控油保濕成分,擦起來比較清爽不油膩。
敏感肌、異味性皮膚炎
敏感體質和異味性皮膚炎的人本人比較少分泌油質,容易乾澀乾癢,所以有這樣肌膚問題的人普遍皮膚的保護力會比較脆弱。
可以考慮選用純物理性防曬產品,避開對於某些化學性防曬成分可能造成的刺激。還有也要避開一些酒精、防腐劑等化學添加物,盡量挑選成分簡單的。
防曬選擇 生活考量

以接觸紫外線的多寡來區分需要擦多少防曬係數。
學生、上班族
如果你是搭大眾交通工具,在10點~15點間都在辦公室,只有中午去買個飯而已的上班族的話,其實不需要使用防曬係數過高的產品。
建議挑選PA++、PA+++及 SPF 25-35 的產品就足夠了。
爬山、打球、野餐等戶外運動
爬山、打球等戶外活動時,因為太陽光直接曝曬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,這時就建議使用比較高的防曬係數。
除了運動,逛街或是野餐等女孩們也不要忘了,除了擦防曬係數高一點的防曬品外,要注意定時補擦防曬。
建議使用PA++++及SPF在 50 以上的防曬產品。
去海邊尤其有水上活動時
如果是去海邊,尤其是又泡水時,防水能力好不好就十分重要。
有關防水能力可以看看產品上有沒有FDA 或者是 COOLIPA 這兩個單位標示就是為防水防曬。
但是根據美的好朋友的調查表示,台灣國內目前相關標示的產品頗少,所以還是建議在水上活動時可以穿防磨衣(衝浪在用的那種)。
建議使用PA++++及SPF在 50 以上以及強力防水的防曬產品。
防曬要擦多少量才夠

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建議,防曬塗抹應該要擦到是 2 毫克/平方公分的量才夠( 2 mg/cm² )。
約莫是一張臉大概10元硬幣的大小。
而根據日本化妝品檢定裡也有提到,如果是比較水感質地的防曬大概就是500円硬幣的大小,如果是濃稠的乳狀,就大概是兩顆珍珠大小的量。
我知道這樣還是很攏統,你可以用尺量一量。
防曬知識懶人包
如果懶得看上面太多的字樣的話,為大家整理出五個正確防曬的小知識。
1.SPF防曬指數是防曬紅、曬傷;PA是防曬黑。
2. 一般上班族或是學生的生活大概選擇PA++、PA+++及 SPF 25-35 的產品。
3.要考量自己的年齡、膚質、生活型態的因素來選擇防曬商品。
4.除了擦足量(≒10元硬幣的量)之外,定時補防曬也很重要。
5.避免紫外線最強的時段(10點~15點)外出,如果要出門請打傘遮陽或穿外套、戴帽子。
簡單整理出這五項小知識,希望你看完這篇也能了解防曬的重要性,不管天氣如何,只要有出門基本上都是需要防曬的。
除了滋養肌膚,擦上大量高級美容成分外,防曬也是很重要的。看完這篇,保護皮膚,防曬擦好擦滿:)